您好!欢迎访问河北印刷包装网!
河北印刷包装厂_河北包装印刷公司_石家庄印刷厂_河北包装印刷网

牛奶包装“禁鲜令”二次难产

栏目: 日期: 浏览:
牛奶包装“禁鲜令”将延至11月1日实施

  曾经被延期至6月1日施行的牛奶“禁鲜令”,如今遭遇了二次延期。前天晚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则通知,表示此前计划在6月1日施行的“禁鲜令”,再次延期5个月至今年的11月1日。

  国家标准委农轻部在《关于对库存标签延期实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通知》中说,“鉴于仍有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为减少企业损失,凡符合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及相关标准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可延期使用至2006年11月1日。”

  所谓“禁鲜令”,指的是2004年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文件规定,“加工食品(包括乳制品)不得称鲜”,我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也就是说,目前一般巴氏杀菌处理的、必须冷藏、保质期在1-2天的液态奶,都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的名称。

  由于受到很多业内质疑,原定2005年10月1日施行的“禁鲜令”一度被延期到今年6月1日。而日前国标委的这一通知,已经是该“禁鲜令”的第二次难产。

  事实上,早在5月初,“禁鲜令”将被延期甚至取消的传言就在业内不胫而走。不过由于迟迟未得到确切消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更换包装。

  三元牛奶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三元“鲜牛奶”的包装绝大部分已经按照规定进行了更换,目前库内只剩余一小部分旧包装。虽然新通知规定延期5个月,但企业不可能再重新使用旧包装,只是不用急于淘汰剩余的库存旧包装。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仍然表示,由于“禁鲜令”的规定不是很清楚,存在很多争议,因此“禁鲜令”也可能被无限期延期。

  “鲜”字招牌还能打多久?

  原定昨天开始正式实施的牛奶“禁鲜令”再度“难产”,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网站同时挂出的一条《关于对库存标签延期实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通知》,则让国内的奶制品企业暗暗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一条“‘禁鲜令’将被取消”的消息也在业内不胫而走。

  “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解除‘禁鲜令’的通知。”昨天,北京市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之前的说法,如果解除或者取消,都应该会有正式文件下达。昨天,记者在一些超市看到,光明牛奶仍然坚持在包装上写明“鲜”字,三元、全佳、均瑶等品牌都已经更换了原先的“纯鲜牛奶”字样包装,并将其改为“纯牛奶”,但均瑶超纯牛奶还是在包装上打了一行“一切源于新鲜”的小字。

  “这已经是去年10月1日以来的第二次延期了。”业内有关专家表示,“禁鲜令”一再延期的背后,体现了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奶制品企业的利益之争。据他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液态牛奶主要有“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生产“巴氏奶”的企业以北京三元、上海光明为代表;生产“常温奶”的企业以伊利、蒙牛为代表。

  这位专家分析认为,“一旦‘禁鲜’,巴氏奶企业的优势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去年‘禁鲜令’一颁布,以光明为主的巴氏奶乳企以及各地的奶协就开始奔走游说,而最终导致‘禁鲜令’的一再延期。另一方面,‘禁鲜令’也牵涉到分别为巴氏奶和常温奶提供包装的两大国际包装巨头———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和瑞典利乐公司的切身利益。”

  其实,在乳品行业风波不断的今天,消费者也许更关注的是谁家的牛奶质量更安全可靠,而并非包装上是否写着“鲜”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