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机二期改造工程的设计(一)
作者简介:郭荣辉,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工艺组组长,工程师,曾担任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0纸机二期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 提要:阐述了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0纸机的现状,二期改造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改造后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纸纸机;技术改造;效果;质量;档次;消耗;指标;标准 1 #10纸机现状 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0纸机是1959年从芬兰VALMET公司引进的大型、高速新闻纸纸机,在福建南平造纸厂存放了11年之久,1970年安装于吉林造纸厂,1971年正式投运生产新闻纸。但由于长期存放,保管欠妥,致使部分辊体变形,橡胶老化,纸机安装投产后出现石辊端面裂纹掉片,压榨胶辊龟裂,烘缸变形、运转跳动等,致使纸机难以正常运行,从而使新闻纸的产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被迫于1983年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改产纸袋纸。 随着市场的变化,纸袋纸由畅销转为滞销,加之本身质量不高,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于是公司又在1993年将该纸机转为生产新闻纸。但由于#10纸机运行20多年未进行大的技术改造,从而使纸机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能耗较大。与此同时,50年代我国同期引进的6台抄宽4m以上的大型、高速纸机除吉纸公司的#10纸机以外,均进行了技术改造。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胶印新闻纸,满足市场需要,吉纸公司在1994年和美国BELOIT公司签定纸机第一期改造合同,并于1995年改造完毕投入运行。但限于当时的资金紧张,未能对纸机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只是将一期改造目标定为更新全部流送上浆系统、流浆箱和压榨部。网案、干燥部、压光机、表面卷取、复卷机及主体传动系统等均未进行改造,仍维持原有的600m/min设计车速。 2 改造的背景 近几年来,出版印刷行业对新闻纸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国外产品相比较,我国目前的新闻纸总体水平是:质次、价高、产品档次低,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此相反,某些装配水平较高的纸机因其产品质量好,一直畅销。这说明目前我国的新闻纸市场积压的是质次价高的新闻纸,而缺少的是能够满足高速轮转胶印机印刷要求的价格合理的高质量胶印新闻纸。 吉纸公司的#10纸机经一期改造后,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销售也一直较好。但由于一期工程已改造部分未能充分发挥综合作用,成品纸仍存在着平滑度不高,而且两面差较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10纸机产品的销售价格。 本次#10纸机二期改造的目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原材料及动力消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 主要改造内容 #10纸机二期改造后,纸机的工作车速由目前的600m/min提高到1000m/min。根据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主要改造内容如下: 3.1 网部 为提高网部脱水能力,降低成纸两面差,在原有长网上增设顶网。由日本三菱公司提供设备,更换原有胸辊、成形板、刮水板、低真空箱、真空箱、真空伏辊、真空引纸辊、驱网辊等。 3.2 干燥部 干燥部由总轴传动改为单机调频传动,更换烘缸的虹吸管,缸内加设绕流棒,同时对机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蒸汽冷凝水系统采用美国GARDNER公司的热泵系统,可准确控制各部温度。干燥部密闭气罩采用长沙正大公司的产品。 3.3 压光部 压光机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软压光,由德国KUSTERS BELOIT公司提供,可以提高纸页两面的平滑度、光泽度,使产品具有较好的松厚度,纸面紧度均匀,从而提高胶印新闻纸的适印性。 3.4 卷取及完成部 卷纸机、复卷机均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产品,保证了提速后产品产量及质量要求。 打包线采用韩国DAEJIN公司的打包设备,能自动对纸辊称重,测辊径,自动打印封头标签。 4 改造后效果 4.1 产品采用的质量标准 本次改造后,#10纸机产品的质量要优于我国目前的A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质量指标见表1。(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