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材制浆造纸的历史背景和得失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人口和人均木材消耗量的迅速增长,世界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已越来越落后于对木材需要量的增长速度。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出现森林资源负增长情况。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家都倾向于让造纸工业使用小径级间伐材,也就是幼材,以便把大径级成熟材腾出来满足制材工业,或其它需要大径级原木部门的需求。即使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北欧一些国家也不例外。例如在森林覆盖率高达53%的瑞典,年产14万吨漂白硫酸盐木浆的M?rrum制浆厂所用原木径级,一般都在8~15厘米之间。在森林覆盖率高达71%的芬兰,使用小径材制浆造纸较之瑞典更为广泛,且径级更小,如有一个年产8万吨漂白亚硫酸木浆的浆厂,5厘米径级的幼材竟占其原木的大部分。日本制浆用原木的木径级,也大多在5~20厘米之间。
针对这种情况,各国造纸工作者进行过不少的工作,来研究这类小径级木材对于制浆造纸的影响。从有关文献里,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一些结论:
针叶树采伐期以8~20年为宜,视树种、土壤、气候、抚育措施等情况而定。
由于材径较小,以“全树”切片为宜;切片前一般不予剥皮,但通过筛选,去皮率可达50%~75%;木片合格率较低。
由小径级针、阔叶树幼材所制纸浆的强度,和其大径级成熟材相比,差别并不很大,而是得失互见的;幼材的撕裂度虽然较低,但其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等强度却较高。
至于幼材的运输、装卸、剥皮等效率较低,剥皮损失率较高,蒸煮用化学品量较高,纸浆得率较低等不利因素,则可望从堆垛效率较高,蒸煮时间较短,打浆能耗较低,以及木材径级差价等有利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针对这种情况,各国造纸工作者进行过不少的工作,来研究这类小径级木材对于制浆造纸的影响。从有关文献里,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一些结论:
针叶树采伐期以8~20年为宜,视树种、土壤、气候、抚育措施等情况而定。
由于材径较小,以“全树”切片为宜;切片前一般不予剥皮,但通过筛选,去皮率可达50%~75%;木片合格率较低。
由小径级针、阔叶树幼材所制纸浆的强度,和其大径级成熟材相比,差别并不很大,而是得失互见的;幼材的撕裂度虽然较低,但其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等强度却较高。
至于幼材的运输、装卸、剥皮等效率较低,剥皮损失率较高,蒸煮用化学品量较高,纸浆得率较低等不利因素,则可望从堆垛效率较高,蒸煮时间较短,打浆能耗较低,以及木材径级差价等有利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