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JD440A平装胶订自动线的操作及问题解析(二)
3. 胶订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圆背 ①书夹子中书位高,提高托实板位置。 ②打槽刀太高,降低打槽刀盘位置。 ③书帖撞齐台太低,提高托实板位置。 (2)书封褶皱或错位 ①书夹子中书位高,提高托实板位置。 ②打槽刀太高,降低打槽刀盘位置。 ③胶水温度太低,提高胶水温度。 ④匀胶棒留有胶水,说明匀胶棒内加热管坏,更换,调整匀胶棒间隙。 ⑤装订速度过快,调整装订速度及裁切时间。 (3)起杠线 ①书夹子中书位低,降低托实板位置。 ②打槽刀太低,提高打槽刀盘位置。 ③侧面夹紧刀距太大,向外调松侧间夹紧板位置。 ④书帖闯齐台太高,降低托实板位置。 (4)上胶为蜂窝状 ①书夹子中书位高,提高托实板位置。 ②胶水温度太低,调整胶水温度。 ③匀胶棒温度太低,调高匀胶棒温度。 ④托实板太低,提高托实板位置。 (5)裂口或挤压 ①书夹子中书位低,降低托实位置。 ②上封滚筒压力太大,保证滚筒上平面与书夹子底平面之间有9mm的距离。 ③上胶轮1上胶水过多,将上胶轮1和刮胶板之间间隙调小。 ④上胶轮1压力过大,降低上胶轮1的位置。 (6)书前头劈开翻开 ①铣背刀刃口钝化,磨铣背刀。 ②铣背刀支撑盘调节不当,重新调整。 (7)书帖靠书夹子体大平面外边沿粗糙 ①铣背刀支撑盘调节不当,重新调整。 ②打槽刀支撑板调节不当,重新调整。 (8)宽书背 ①打槽刀支撑板没和书夹子体大平面对齐,重新调整。 ②上封滚筒压力过大,降低滚筒位置。 ③上胶轮压力过大,降低上胶轮1位置。 (9)胶膜不均匀 ①侧胶和底胶装置高低及里外位置没调好,重新调整。 ②刮胶板与轮棒间隙没调整好,重新调整。 (10)背胶层成楔形 ①匀胶棒与书夹子底平面不平行,调整其平行。 ②托实板与书夹子底平面不平行,重新调整。 (11)胶层不均匀 ①匀胶棒与书芯距离不准,调整适度。 ②匀胶棒上胶水未刮净,调整刮胶板至零距离。 ③匀胶棒加垫不好检修。 ④匀胶棒与书背不平行,可往另一边微调。 (12)胶层有空隙 ①底胶装置中胶水太少,加胶水适量; ②胶水温度太低,调整胶温。 (13)书帖书封面定位偏移,封面输送导轨链没对齐,重新调整。 (14)正、倒数第二页粘不牢 ①热熔胶达不到书刊装订质量要求。要求使用亲合性、渗透性能好的背胶。 ②采用方法不正确,如胶层过厚。按要求用胶及控制胶层。胶温过高,降至说明书要求的温度160℃左右。 ③铣背深度浅,应达到2~3mm至铣开。机械调整不当,减少托实平台运动间隙,使上胶轮与胶辊、书背平行,上胶均匀。 4. 严格生产安排与操作要求以保证质量 (1)将捆好书页对手进入配页工位,并张挂质量跟踪牌,防止错帖错手书本的产生。每个上帖台上挂样生产;每班生产的前几本书,主机机长应对该书铣背、拉毛、上胶、包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逐张核对样本无误后,送当班质检存样。专职质检人员要对全书质量进行生产前全面检查。从毛样本查找隐患,并传达到生产各工位,并在操作中克服。每班专职质检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按产量批量捆查检查,重点检查胶订情况及裁切质量并做好记录。 (2)每班生产线上第一检查工要对毛本包封质量、多少帖每隔5本查一次,重点检查齐边折标,杜绝上错帖、未下帖等现象。过桥处第二查书工也5本由一两个工位错开查书,重点观察侧胶,对第一查书工进行工作复检。最后三面刀成书检查工要对全书进行最终检查并做检验工号。 《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