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纸发展(二)
4.2 显色剂 热敏显色剂的功能在于与成色剂反应使其内酯环转化为共振发色基团(见式3)。要求熔点适当,在水中溶解度小,与成色剂相容性好等。一般为含羟基的酸性化合物。其主要品种如表5所示。式3式4式5 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BPA和PHBB,而二苯砜类则用于标签热敏纸中为多。 在热敏传真的初级阶段,记录速度较慢,以BPA显色剂为主,它熔点较高(157~158℃),显色速度慢,但价格低廉,易推广使用。当热敏传真向G3型突破后,显色剂也转向使用PHBB为主了,由于它熔点低(111~112℃),显色速度快,能适应高速记录之需。以后因其显色后图像易褪色,有白化现象(图像时久发白),稳定性差而逐渐减少使用。 以上两类常用显色剂各有利弊,以后的发展是:利用它们各自优点,改进其缺陷。主要有下列措施: (1)导入其它基团,改进各自性能 (a)向BPA分子导入基团,使分子结构不对称,降低熔点。可以有下列双酚类衍生物,如式4。 这些化合物及表5中的序号2、3例等,它们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双酚A的对称结构,改善了发色速度和图像稳定性,尤其是(B),甚至可以不使用增感剂而达到以高速记录,又无白化和粘头现象,且图像鲜明。 (b)向PHBB分子导入基团,如在苄基的苯环上导入异丁基而成,如式5。(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