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光盘的塑化及注射成型加工工艺九
▲24:名称:内直径太小描述: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求值为:15+0.1/-0.0mm。可能产生原因:(1)冲切条件不正确(有“深拉”效应);(2)冲头及水口套温度太高;(3)由于保压太低或时间太短,收缩量太大。建议操作:(1)增大冲切速度,推迟冲切;(2)检查冲头和水口套中冷却液的流动。如有必要,用增加水流量或降低水温的方法来降低温度;(3)增加保压或保压时间。▲25:名称:内直径太大描述: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求值为:15+0.1/-0.0mm。可能产生原因:(1)冲头直径太大;(2)冲头和水口套温度太低;(3)保压太高。建议操作: (1)检查冲头尺寸,如有必要,进行加工;(2)增加冲头和水口套温度;(3)减少保压。▲26:名称:凹陷角太大别名:“铜盆帽”,螺旋桨,碟形。描述: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求:与参考平面最大偏差为±0.6度。可能产生原因:(1)模具两部分冷却不均;(2)保压太高;(3)模具内压模合模圈下陷;(4)模具打开(镜面侧)或脱膜(压模侧)时,排气时间设置不正确;(5)在轭圈和镜面间热量传输过度;(6)保护胶层太厚或涂保护胶收缩过度;(7)压模太厚。建议操作:(1)使模具两部分温度相等;(2)减少保压;(3)重新调校合模圈,达到实际压模厚度;(4)修正排气时间,如有必要,清洁排气孔;(5)检查同模具接触的隔热间隙并检查是否有污染;(6)将涂保护胶前后的盘片测量比较,如有必要,在检查后减少保护胶厚度,将保护胶的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7)检查压模厚度。▲27:盘片太厚描述: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求:成型盘基厚度:1.2±0.1mm,溅镀、涂保护胶、印刷后成品厚度1.2+0.3/-0.1mm。可能产生原因:(1)射胶时模具撑开太大;(2)镜面打磨太多。建议操作:(1)增加合模力;(2)提早从注射转换到保压,或减少保压至模具中可减少最大压力;(3)检查实际腔的厚度。▲28:盘片太薄描述: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要求:成型盘基厚度:1.2±0.1mm,溅镀、涂保护胶、印刷后成品厚度1.2+0.3/-0.1mm。可能产生的原因:(1)实际腔厚不够; (2)射胶时模具撑开太小。建议操作:(1)重新加工模具;(2)降低合模力;(3)推迟从注射转换到保压或增加保压到模具中可增加的最大压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