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印刷包装网!
河北印刷包装厂_河北包装印刷公司_石家庄印刷厂_河北包装印刷网

印刷博物馆留下文明的脚印

栏目: 日期: 浏览:

王选《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设计手稿

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印刷业的第一次革命

  ■馆名:中国印刷博物馆

  ■地址: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北京印刷学院内)

  ■特点:科技类专题博物馆

  ■建馆时间:1996年6月1日

  ■镇馆之宝:《熹平石经》、《春秋经传》、《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等

  “文化流传,印刷有术,广教后人,馆开博物”,著名书法家 “文化流传,印刷有术,广教后人,馆开博物”,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这段题词使人对眼前这座融民族和现代风格于一体的宏大建筑肃然起敬。

  位于大兴黄村的中国印刷博物馆是世界印刷行业最大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全馆以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激光照排技术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主线,设置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含证券印刷和港澳台印刷专题展区)、数字技术馆和印刷设备馆四大展区。以数千件珍贵实物、文献和古今印刷精品为主体,辅以模型、展板、音像资料和现场演示,再现了中国印刷文明的发展脉络。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到清代福禄寿禧年画木雕版。

  《熹平石经》———“七篇儒学字,一部石头书”

  《熹平石经》———“七篇儒学字,一部石头书”

  在展厅三层的“源头古代馆”,一块灰色的石板,难掩精严端庄的庙堂气象,这便是石刻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熹平石经》。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

  这块石刻的历史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当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书籍便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与决策依据。儒学既然被定为官学,就必须要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古代印刷业不发达,读书必须靠人工抄写,抄来抄去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因此,蔡邕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得到许可。蔡邕为汉朝著名学者,工书法,善篆、隶,而尤以隶书闻名。蔡邕等人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开刻,至光和六年(183年)刻成,共刻碑46块,高一丈,宽四尺,两面刻字。内容为《易经》、《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共20余万字,一字隶书直下行文,成为早期规模最大的文字石刻工程。

  《熹平石经》刻成后,立于京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校正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可见盛况空前。在书籍出版史上,有人称《熹平石经》为石头的书。遗憾的是,这部石书立成后不久,董卓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石经便屡遭破坏,原碑已不复在。后又几次迁徙,至唐贞观初,几乎毁坏殆尽。自宋代以来时有石经残石出土,后世又陆续在河南洛阳、陕西西安两地发现一些零碎残石,这些极为珍贵的残石分别收藏于国内数家博物馆中,有的甚至已流到国外。《熹平石经》在石刻史上以规模大、字数多、影响大而著称,其精湛的文字雕刻技艺,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复制被盗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复制被盗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实物,《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历了历史的种种。它是雕版印刷术发展到很高水平的代表产物,在我国印刷史上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据张馆长介绍,该经全长5.25米,由7张印纸连接而成卷装。从落款可知,其刻印年代为唐咸通九年(868年),由一个名为王玠的人出资施印。透过展厅内的玻璃墙,一件文字雕刻娴熟精美,印刷墨色均匀而厚重的艺术品展现在眼前。卷首一幅“说法图”更是精美绝伦,人物形态栩栩如生,面部五官圆润饱满,动物的皮毛线条飘逸,有着风吹般动感,疏密相间、繁中有简、虚实相生、静中有动、线条细腻、错落有致。然而,这部说法解惑的经书,也随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起伏历尽沧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