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的性能研究(三)
2.2对不同分子量物质的截留率比较在0.6MPa操作压力条件下,料液浓度0.05%的条件下,测试乙醇(46) 、D-山梨醇(182.7) 、PEG400 、PEG600、 PEG1000 和PEG2000的截留率,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得到该膜能较好分离1000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3复合纳滤膜耐溶剂性 将复合纳滤膜分别浸在浓度为0.5N HCl、0.5N NaOH和30% H2O2的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膜表面,然后分别测量其通量和对PEG600的截留率,考察其耐溶剂性能。结果见表2。 表2复合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 0d10d30d FRFRFRHCl12.080.613.682.416.377.6NaOH12.080.612.385.312.384.6H2O212.080.614.380.718.383.6 测试条件:0.6MPa 料液浓度:0.5g/L F/L.m-2.h-1 R(%) 表2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和耐氧化性,用化学清洗方法清洗对污染的膜进行清洗,可提高膜的通量和膜的分离特性。2.4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结构分析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6],其图谱见图4。 由图谱中特征峰出现的位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3325 cm-1处存在的吸收峰很大说明复合层表面有大量的羟基,1654.9cm-1处的振动基团表明聚乙烯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加快了缩醛反应,在1097 cm-1出现的吸收峰表明聚乙烯醇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产生了醚基,形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层。图4复合膜致密层的红外光谱3结论1.本文采用了PVA为原料制备复合纳滤膜。PVA多用于渗透蒸发膜的致密层的制备,而用在复合纳滤膜的制备研究中却很少见到。2.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具有较好的耐压密性和耐溶剂性。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纳滤膜表面的网状结构是聚乙烯醇中的羟基和戊二醛的醛基进行缩醛反应生成醚而形成的。 来源: 《净水技术》作者/施柳青 卞晓锴 陆晓峰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新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