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囤积一次性塑料袋
“限塑令”实施前商场与市民采取相应举措;部分商户表示将提供免费纸袋
本报讯 “限塑令”即将施行,各地相关部门都相继出台管理规定,受此影响,各商场、超市也陆续推出相应举措,并制定塑料(15000,-170.00,-1.12%,吧)购物袋的收费标准。不少市民也集中购买将被禁止的薄型塑料袋,留存备用,有售卖薄型塑料袋的商户表示,近期销售额大幅增长。
多数商家不知新袋面目
“以后就没现在这样的袋儿了。”昨日中午,朝阳门华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6月1日起将按照规定,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超市将售卖三种大小的新型购物袋,价格分别为0.35元、0.25元和0.15元。
团结湖金瀛农贸市场内,已经贴出“限塑令”的通告。一名蔬菜摊主介绍,6月1日起不再提供现在的薄型塑料袋,“不然市场要查,听说收费的得3毛一个。”
记者走访的几家市场和超市,均反映目前尚未见过新型塑料袋,不清楚具体样式和规格。
部分商家拟供免费纸袋
一些商场或商户则表示,没有提供收费塑料袋的计划。屈臣氏内的化妆品专柜通常使用品牌独立包装袋,Za专柜工作人员昨日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包装袋收费的通知,“可能会改用纸袋。”
丰联广场总服务台和多个服装专卖店介绍,目前仍在提供免费塑料包装袋,但是6月1日起将改为免费的纸袋,没有提供收费塑料袋的计划。甜水园运动100的多家商户也表示,将更换纸质包装袋。
一次性塑料袋遭抢购
薄型一次性塑料袋是“限塑令”明令禁止的种类,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不少市民开始“最后的抢购”。“销售量翻了几倍。”昨日下午,朝阳区天宇小商品市场售卖塑料袋的商户介绍,因为薄型塑料袋相对便宜,因此有市民在近期大量购买。按规定,她摊位上的薄型塑料袋6月1日起将停止销售。挂在醒目位置的布质环保购物袋,则是这个小摊近两个月刚上的货。
约三成塑料袋企业将淘汰
三无塑料袋可能还会继续在暗中流通
本报讯参与塑料袋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介绍,全国大大小小的塑料生产企业目前有6万多家,但有规模的只有1500来家,其余多是一些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工厂、非正规的小作坊。“限塑令”的实行,“将对塑料生产企业进行重新洗牌,约有1/3的企业会被淘汰,1/3的企业可能会转产”。
全国每天使用塑料袋超30亿个
董金狮对“限塑令”表示乐观,他说,目前全国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30亿个,仅买菜每天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多数都是不可降解的超薄塑料袋。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
国家不会补偿塑料袋企业
“塑料袋不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业,政府不可能给予什么优惠补偿政策。”董金狮说,一些工艺落后、没有资金支持的小企业会自动选择退出。虽然小企业转产厚塑料袋技术上不是难题,但QS认证和印刷许可证无疑成为两道挡箭牌,没有过硬的资质,不能对塑料袋进行追踪溯源,超市、市场就不敢订他们的货。
因此“限塑令”对正规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三无塑料袋产品还会继续暗中流通,尤其是小商品零售摊点,这需要加大宣传、执法力度。
生产企业
小企业转产新袋不难
影响 1
河北雄县是北方最大的塑料(15000,-170.00,-1.12%,吧)生产基地,约有2000多家塑料袋企业,北京使用的塑料袋80%都出自这里。
雄县启明纸塑印制有限公司是当地已取得食品包装袋QS认证的20多家企业之一,该厂经理蔡德新表示,国家新制定的标准,主要是对厚度的要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技术改进难度不大。据介绍,当地靠“薄利多销”生存的中小型塑料袋企业除了部分停产外,不少打算转产改做厚塑料袋、环保袋,有的还要扩大厂房。
而身处北京本地的环绿地塑料制品厂则有另外的烦恼,其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几个月处于观望期,工厂还为此停工一段时间,就等待塑料袋国家标准出台,直到5月中旬才公布,北京几家大超市就纷纷下订单,由于需求量大,他们都有些忙不过来。
经销商
60家批发商只剩9家
影响2
锦绣大地批发市场是北京最先提前实行“限塑令”的市场。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内原先有60多家摊位批发塑料袋,现在大部分已经自动走了或转营其他产品,目前只剩市场指定的9家摊位专营塑料袋,另有4家兼营。
“现在每天塑料袋的销量不大,不到以前的20%,以后塑料袋的使用可能还会更少”,曹贺良是9家指定专营塑料袋的商户,如今他在购进符合标准的厚塑料袋的同时,又进了些无纺环保布袋销售。
商户陈四清原来在锦绣大地物流港2层专做塑料袋批发,今年得知“限塑令”实行,他转营一次性餐具用品,本想彻底放弃塑料袋的买卖,又舍不得放弃一些老客户,这段时间重新拾起了塑料袋的生意,可“来批发塑料袋的明显少了,收入也随之减少,我现在也只卖少量的厚塑料袋,看看以后的情况再说”。
菜市场
塑料袋卖2角不赚钱
影响3
5月28日,德外的天秀市场多数商户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一批合格塑料袋,等着6月1日“限塑令”时提供给顾客使用。一位卖水果的女摊主告诉记者,摊位每月需要将近500元的塑料袋,现在这笔成本算是省下来了,她和周边几家摊位初步商量了一下,将塑料袋售价定为2角钱一个,基本不赚钱。
不过,她希望价格最好能统一,“价格定高了,担心没人愿到我这里做生意了,定低了,别的商户可能会有怨言”。
天秀市场负责人介绍,塑料袋的价格由商户们自己定,市场不做统一定价,但市场也指定了一个摊位专门销售合格塑料袋以及环保布袋,供消费者多方选择。
据了解,对于究竟哪些食品属于有偿提供塑料袋范围,哪些不收费,菜市场和商户都还有些“吃不准”,目前市场就临时做了一个简单划定:买豆制品、面条、鱼、肉、海鲜等食品的塑料袋暂不收费。
消费者
买菜成本提高不少
影响4
从买菜用筐到购物拎回一堆塑料袋,直至即将实行的有偿使用塑料袋,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个巨大改变。
“大的塑料购物袋收费我没意见,但一些小塑料袋也收费有些不妥,增加了我们消费者的负担”,家住德外大街的蒋大妈在赞成之余提出了意见,比如到菜市场买菜,一般都是一个小塑料袋装一种菜,大多数人买一次菜需要用好几个袋子,而一个塑料袋售价也在一、两角钱左右,这样算下来,买菜的成本就提高了不少,而这些小塑料袋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又小,她认为小塑料袋的费用应该由经营者来承担。
三环新城的赵女士则表示,塑料购物袋的售价,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指导价,现在是让商家自主定价,还不能低于经营成本销售,造成一种塑料袋价格有高有低,而且消费者购买塑料袋的费用无疑成了商家一个新的赢利来源,最终是消费者来为治理环保买单。